“遵循领袖指示,靠近赫治威尔河上游的先遣部队,已筹备3个月有余,凡涉及物资后勤方面的,均按照200%的预估用量安排到位,此前他们一直在失常区边界随时待命......”
负责“X坐标”调查计划汇报的,依旧是蜡先生。
“考虑到即便是无知者,赶在第一次困意极限来临前撤离的影响也微乎其微,因此这批先遣部队早已于11月19日午间,也就是赶在退潮来临的一天半前,就进入了异常地带......”
“而当下退潮之后,没有了任何混乱的影响,按照既定方案,先遣部队将开足马力,长驱直入,预计再过一天左右,就能进入B-105区域远端,两天即可抵达灯塔附近。”
“估算依据是否充足?”波格莱里奇在这里打断了一下。
按照以往周期的观察经验,退潮——涨潮的间隔,也就只是十天十夜左右。
一般从第十一天开始,异常地带猛烈的回潮反弹就到来了。
扩散源头“X坐标”处的真实情况究竟是怎样?抵达后到底能不能达成计划?又将花费多久时间?......都是全然未知,这样的话,十天十夜还要预扣掉路途上花费的时间......
而现在的这个赶路估计用时,似乎,直觉,偏短。
“无法做到100%的准确。”蜡先生摇头,“因为以前,谁也没有在崩坏的干扰全部消失的情况下,长驱直入地向前推进。”
“不过秘史研究院尽可能搜集了所有能搜集到的文献,推演了相当长的时间,我们认为,以往的调查小队,抵达B-105前一路所经历的重重混乱认知与时间感知,都是崩坏的异常所引起的,真实的地形关系可能并没有所想的那般冗长。”
“这是缘由其一。”
“再者,这次我们所选的,是西大陆赫治威尔河上游路线,而非更常规的南大陆狐百合原野路线!”
“南大陆出发路线更绕,但相对安全;西大陆出发路线直线距离短,但途径时遇到的莫名其妙的危险区域更多。所以以往,南大陆路线是优于西大陆的,但这次不一样,退潮之后,西大陆只剩优点。”
“以上是缘由其二,两者结合,耗时预估进一步缩短。”
“没有绝对的把握,当然,我们都希望尽早抵达,这样后面的时间更充裕,但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,还是取决于抵达‘X坐标’后的计划实施情况,恰恰这一点是更加无可预料的。”
波格莱里奇微微颔首。
接下来,这一议题暂时“屏蔽”了那些列席人物的感官。
只剩圆桌上的七人。
“X坐标”,即失常区深处那个未知扩散源头的代号。
多达二十多种的“猜想”再次被列出讨论,关于“X坐标”的本质,关于里面的真实情况,关于进去后到底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,执行调查任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意外,一系列的应急行动预案......
特巡厅的人肯定保留了他们准备保留的机密。
但除此之外的其他内容,范宁作为讨论组成员之一,终于第一次完完整整地得以旁听。
他早就通过几方情报获悉,波格莱里奇是计划通过“祛魅仪式”来打开穹顶之门,也从蜡先生那得知了特巡厅将利用退潮之际抵达“X坐标”,不过今天才完全确定这两者的对应关系——他们正是计划在“X坐标”的某处执行“祛魅仪式”!
为什么必须要在这个地点执行?
「其停滞之时为午,其钥匙之数为三,其见证之数为七,其代价之物为不可计数」——这个表述中的“三”与“七”应该是指代时序之钥与器源神残骸,那么地点的话,可能是和首句或末句有关......更细节的理由范宁尚未完全确定,但不论如何,这个未知的扩散源头都一定具备充足的、与“祛魅仪式”等价的特殊性。
况且,一切秘仪的本质,本来就并非“构成”。
“构成”只是表象,而本质目的,是“致敬”秘史。
有可能是因为在曾经某次不为人知的时间节点上,“祛魅仪式”的发生地就是这里,仅此而已。